一、知识产权方面
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核心要素之一,但很多企业在这一环节容易出现问题。
(一)知识产权获取方式
自主申请与受让问题:企业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必须提供完整的产权变更手续等证明材料。如果知识产权的获取方式不规范,可能导致评审不通过。
知识产权与产品关联性:企业需明确知识产权与主要产品(服务)的技术关联性,并在申报材料中详细说明知识产权如何对产品(服务)起到核心支持作用。
(二)知识产权布局
提前规划: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研发计划和产品特点,提前布局知识产权,注重知识产权的质量和多样性。例如,软件企业应及时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
数量与质量并重:除了数量,知识产权的质量同样重要。企业应确保知识产权与企业的核心技术紧密相关,避免仅仅为了凑数而申请无关的专利。
二、研发费用归集
研发费用的归集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要考核指标,但很多企业在这一环节容易出现错误。
(一)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
非研发费用误计入:企业容易将非研发活动的费用计入研发费用,例如将生产车间的常规设备维护费用全部计入研发费用。
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研发费用的归集需要合理分摊间接费用,企业应按照研发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确保费用归集的准确性。
(二)研发费用占比要求
符合比例要求:根据企业销售收入的不同规模,研发费用占比有明确要求。例如,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研发费用占比需达到5%以上。
境内研发费用占比: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三)辅助账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研发费用辅助账,记录研发项目名称、活动时间、费用明细、分摊依据等信息。这不仅有助于申报,还能在审计和核查时提供有力支持。
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但企业在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一)收入界定不准确
非高新技术产品收入误计入:企业可能将一些高新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收入计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收入证明材料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证明材料,如销售合同、发票等,无法明确体现产品(服务)的高新技术属性。
(二)收入占比要求
企业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需达到60%以上。企业应加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确保收入占比达标。
(三)完善收入证明材料
合同与发票规范:销售合同中应明确产品(服务)的高新技术特点和技术参数,发票内容需与合同对应。
分类统计台账:企业应建立收入分类统计台账,详细记录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来源和金额。
四、人员方面
科技人员占比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很多企业在这一环节容易出现疏漏。
(一)科技人员占比不足
人员界定不准确:企业对科技人员的界定不准确,导致科技人员占比低于10%。
人员名单不完整:企业需提供完整的科技人员名单,包括姓名、岗位、学历等信息。
(二)人员结构优化
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注重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引进,确保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符合要求。
人员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科技人员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研发活动的高效开展。
球盟会·(中国)-官方网站(/)成立16年来,致力于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省市工程中心认定、省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市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省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专利软著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两化融合贯标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创新创业大赛、专利奖、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关注【科小泰】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科技项目资讯!
-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备案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详细流程解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